學習這件事,沒有人能替你完成

在知識唾手可得的時代,學習最大的障礙不再是資源不足,而是態度懶散。主動探索是學習的根本,被動等待則是自我放棄的開端。當學生把「不會」當作藉口,而非起點,教育的價值便被掏空。真正的學習,從未是別人教會你的事,而是你願意去理解的事。

謝志謙
謝志謙
1 min read
Table of Contents

我最近擔任一門人工智慧課程的助教。這門課的對象是碩士在職專班的學生,理應具備一定的專業基礎,但讓人訝異的是,課程進行到第七週,竟仍有人不會安裝 Python 環境。

這不是技術問題,而是態度問題,因為在這個時代,解決問題的資源早已無所不在,缺的不是教材,而是「想學」的意願。

被動學習: 現代教育的幻覺

我們常把「學習」誤解為「被教導」,從小到大,學生被安排課表、被分配教材、被要求完成考試,在這樣的制度裡,學習變成一種被動活動:你只要出席、抄筆記、交作業,就被視為「有在學」,久而久之,學生養成一種錯覺——只要有人教,我就會學;沒人教,我就無能為力。

但真實世界不會照課綱走,沒有人會站在你身邊、一步步教你安裝環境、講解指令、或提醒你該查什麼關鍵字,在專業領域裡,這種等待別人餵食的態度,等同於自我放棄,學習的本質不是「接受」,而是「探索」,當你把「不會」當作理由,而非起點,你就已經錯過了學習的第一步。

知識不再稀缺,主動才稀有

在資訊稀缺的年代,老師是知識的守門人,但今天,我們活在一個前所未有的開放時代: 任何語言、工具、演算法、乃至完整的學程,都能在網路上免費取得。

你可以用 YouTube 看世界頂尖教授講解機器學習,可以在 GitHub 上下載實作範例,可以問 ChatGPT、Stack Overflow、Reddit,甚至只需一個搜尋,就能解決 80% 的初學問題。

然而,矛盾的是,學習者的依賴性反而更強,不是因為學不會,而是因為學得太容易以後,主動性反而被削弱。當知識成為隨手可得的商品,人們開始懶得去追,他們不再為理解奮鬥,只想快速被餵飽,結果,不是資訊太少,而是思考太懶。

學習不是「懂了沒」,而是「想不想」

學習從來不是一個知識問題,而是一個態度問題,會不會裝環境、會不會寫程式、會不會查錯誤訊息,這些都不是障礙,真正的障礙是「我不想學」、「我等人教」,這是一種心智的懶散,一種責任的逃避。

在人工智慧課堂上,我看到的並不是學生的能力落差,而是對學習的誠意落差。有些人願意花夜晚兩小時嘗試、犯錯、再嘗試;另一些人連回家搜尋都懶得做,上課才拼命問,這不是顯得你很好學,而是暴露你不願負責的態度,或者只丟一句:「我不會」,這樣的對話不是求助,而是退場宣言。

在研究與技術領域裡,「不會」是起點,不是句點,真正的學習者會說:「我不會,但我想試。」,而不是:「我不會,所以我等你教我。」

學習是一種行動,而不是身分

許多學生把「我在學習」當成身分標籤,而不是實際行為,他們參加課程、報名訓練、加入社群,但實際上學得很少。因為學習的定義被誤解為「參與」——只要我在場,我就在學,但真正的學習,不發生在課堂,而發生在課堂之後。

當你為了解決問題而主動查資料、比對不同說法、實際操作、失敗再修正,那才叫學習,學習不是「吸收知識」,而是「改變自己」,沒有行動的學習,只是自我安慰,你以為自己在前進,其實只是待在原地聽別人走過的路。

教育的失敗,不在老師,而在態度

許多人批評老師教得不好、教材太難、進度太快,但在我看來,這些都只是表象,真正的問題是: 學生早已把學習的責任外包給他人,老師永遠無法替你思考,即使教學再細、再用心,也無法讓不願理解的人學會,學習的主體性若不存在,所有知識都只是過眼雲煙。

在我協助的這門人工智慧課程裡,課綱內容明顯的呈現出為「進階應用」,學生卻連最基本的開發環境都不會,這不是課程錯配,而是態度錯位,這群學生不是學不會,而是不願意學會,就是又笨又懶,因為「學」意味著承擔,「不會」意味著責任,只要他們能把責任丟給老師,就能繼續維持那份舒適的無能。

學習是反脆弱的鍛鍊

學習從來不是順利的,它是一種不斷碰壁、不斷修正的過程,而正是在那些不舒服、挫敗、甚至想放棄的時刻,學習才真正發生,這種「反脆弱性」正是學習的核心價值。

主動學習的人,會在錯誤中成長;被動學習的人,會在錯誤前退縮,AI、工具、老師都只是輔助,沒有任何東西能代替你的意志,如果你害怕犯錯,就永遠無法獨立思考,如果你拒絕主動,就永遠只能等待被教。

主動學習,是專業的底線

在專業領域,學習不是個人興趣,而是責任,你可以不聰明,但不能不主動,因為世界的變化太快,沒有人有義務等你跟上,學習是對職業的尊重,也是對自己的尊嚴。

身為助教,我並不期待學生都懂 AI 模型的原理,但我至少期待他們願意嘗試、願意查資料、願意自己動手,那是學習的最低標準,若連這都做不到,拿再多學分、上再多課,也只是徒具形式。

結語: 學習的誠意

學習是一種誠意——對知識的誠意、對努力的誠意、對自己的誠意,沒有人能替你完成學習,就像沒有人能替你變成更好的自己,在這個人人都能獲得知識的時代,真正的差距,不是誰知道得多,而是誰願意多走一步。

所以,當學生問我:「老師,這個我不會怎麼辦?」,我會回答:「那你打算怎麼學?」,因為,學習從來不是被教出來的,是你自己走出來的。

What are your thoughts?

Reading Li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