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陣子在一個群組裡,我看到一個案例。一位年僅 19 歲的年輕人,沒有繼續升學,而是直接進入一家小型乙方軟體公司工作。他對此洋洋自得,甚至把「不讀書」當成一種優越感,強調「讀書無用」,彷彿他提早進入職場就是成功的證明。
近年來,我觀察到無論在台灣還是中國,「學歷無用論」的聲音愈發強烈。許多人開始質疑讀書是否還有意義,認為不靠學歷反而更能致富,網紅、直播、投資客、白手起家的商人充斥版面,讀書人反倒被視為落後者、被剝削者、社會規訓的犧牲品,但我有不同的看法。
最近,我正在參加一門職訓課程。本來對這堂課滿懷期待,尤其是對某位老師的專業背景很感興趣。不過,隨著課程進行,我漸漸感到一股說不出的落差感:每當我主動提出深入問題,收到的回信卻幾乎都像是 ChatGPT 生成的答案——格式漂亮、邏輯完整、語氣中立,但就是少了「人味」與「針對性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