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 AI 正在快速削弱低階 Business Analyst 的價值?
五年前,我踏入壽險產業,成為一名 Business Analyst (BA)。當時的工作內容相當清晰:需求文件撰寫、報表製作、簡單的數據分析與溝通協調,是我每天的日常。那時候,這些任務仍需靠人力一項一項完成,效率與品質全憑個人經驗與熟練度。但如今,這些「核心能力」正快速被人工智慧工具重塑,甚至取代。
我親身感受到的衝擊:工具進步得比我想像中快
當我首次使用大型語言模型 (LLM) 工具進行報告撰寫與 Python 代碼產出時,內心的震撼難以言喻。曾經需要數小時才能完成的分析報告,在幾分鐘內生成雛形;曾經為了釐清邏輯關係而反覆修改的流程圖,如今只需一句指令就能完成。
我逐漸意識到,這並不是單一任務被加速,而是整個 BA 工作流程正被結構性重塑。換言之,AI 正在壓縮 BA 的邊際價值。這不只是主觀體感,更有明確的研究支持。根據美國 OpenAI 與賓州大學的聯合研究,約有 80% 的職業至少有 10% 的工作內容將受到 LLM 工具的影響;其中,高達 19% 的職業,其超過一半的工作可由 AI 完成。而 BA——尤其是負責初階文件處理、標準報表、流程規劃等工作的分析師,被列為高曝險族群。
原因很明確因為 BA 所擅長的文字組織、資料彙整與需求敘述,正是 AI 最擅長模仿與執行的任務。
市場變化正在發生,不是未來式,而是現在進行式
這樣的趨勢已經開始反映在勞動市場上:
-
BA 的職缺增速放緩
企業在內部導入 LLM 工具後,發現許多重複性任務可由 AI 初步完成,人力需求自然下降。
-
初階 BA 的薪資競爭力下降
對於只熟悉基本分析任務、無法主動創造洞察的人才,企業的願意支付薪資上升空間有限。
-
高階 BA 的需求反而上升
企業更看重能駕馭 AI 工具、快速整合資訊、提出具策略意義建議的分析人才。所謂「會用 AI 的人」,正逐步取代「被 AI 取代的人」。
這代表,AI 並不是取代所有 BA,而是取代了不進化的 BA。
我的轉型:從反應式執行者,到主動創造者
面對這樣的劇變,我無法視若無睹。
於是我開始盤點自己的能力,明白單靠產業 Know-how 或不夠專精的技能,將難以應對未來的競爭。因此,我選擇投入更深層的技能學習: 博士班訓練,深度的掌握資料科學、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領域,建立自身的核心競爭力。不只是會用工具或套模,而是要能理解這些如何運作、能應用在哪些情境、又有何種侷限。這樣的技能,不僅能讓我在日常分析中脫穎而出,也為我開啟進入 AI 應用領域的可能性。
結語:AI 不會毀滅職涯,但它會重寫價值分佈
AI 並不會取代 BA,但它會重新定義 BA 的角色。
在未來的職場中,真正有價值的 BA,不是會做報表、寫流程的人,而是能駕馭 AI 工具或技術、解構問題本質、創造商業價值的人。這場轉型,沒有誰能置身事外。我還在路上,也還在摸索,但我相信只要持續升級、持續對未來提出對的問題,就有可能找到新的定位,創造新的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