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歷無用? 我仍相信學習的價值

學歷無用? 我仍相信學習的價值

近年來,我觀察到無論在台灣還是中國,「學歷無用論」的聲音愈發強烈。許多人開始質疑讀書是否還有意義,認為不靠學歷反而更能致富,網紅、直播、投資客、白手起家的商人充斥版面,讀書人反倒被視為落後者、被剝削者、社會規訓的犧牲品,但我有不同的看法。

為什麼「學歷無用論」會出現?

我認為這不是單純的個人選擇,而是結構性問題:

  • 教育擴張讓學歷貶值,碩博士已成基本門檻
  • 階級複製讓弱勢者難以翻身,「努力不再保證回報」
  • 高回報的機會集中在少數風口行業,炒短線者當道
  • 社群媒體製造「一夜暴富」神話,反智氛圍蔓延

「讀書沒用」已經不只是判斷,更是一種情緒對制度失望、對未來無感、對努力失信

那讀書究竟還有沒有價值?

如果只探討「賺多少錢」作為唯一標準,那的確讀書沒有用,因為讀書不一定有最即時的回報。但若把時間尺度拉長、把價值層次拉高,會發現:

學習不是為了立刻賺錢,而是為了讓你能夠分辨真偽、建立邏輯、理解世界、保有尊嚴地思考與行動

  • 工具層面: 讓你擁有專業能力,立足於社會
  • 認知層面: 訓練你思辨、整合、表達的能力
  • 存在層面: 引導你認識自己、世界與人生的關係

簡單來說,我 30 年的人生觀告訴我,讀書可以讓我的境界提升,能夠自我昇華

我們為什麼會覺得「努力應該有回報」?

許多陷入犬儒的人會說:「我不是不努力,我努力過了,沒用。」

這恰恰反映出對努力的誤解,努力是會失敗的,而且也從來不會立即兌現,它更像是一種長期累積的複利,過程中你會改變視角、強化心智,最終與眾不同

真正的努力,不只是行為上的執行,更是認知上的轉變。不是用熱血硬幹,而是用策略、用反思、用節奏走出自己的路。

那我們應該怎麼做?

  • 不要盲目追求文憑,但也不要過早放棄學習
  • 看懂社會結構的變動,但也要打造自己可控的核心能力
  • 知道短期內「投機」可能勝出,但長期是價值與認知力的勝利

一段送給未來自己的話

讀書不是為了成功,而是為了不被世界輕易騙走 當社會用最廉價的快樂來交換你一生的時間時 教育與自省,是你最後的防線

哪怕這個時代看起來對知識不再禮遇,我仍願意選擇學習,因為我相信厚積才能薄發,深耕才能穿透表象,真正理解世界,並在其中活出自己的姿態